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推进审计工作不断发展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08-12-30 浏览次数:

 

 

二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8912

审计署审计长 刘家义

同志们:

    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大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周年。三十年前,我们党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二十五年前,伴随着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的不断深入,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应运而生。二十五年来,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审计监督在推动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民主法治的重要工具。

     今年96日,温家宝总理为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年作出十分重要的批示:审计是依法实行行政监督,建设廉洁政府、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对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周年,谨致祝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支持、关心和肯定,是对广大审计人员的激励,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们回顾奋斗历程,总结工作经验,展望未来发展,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审计事业在继承中发展、巩固中提高,更好地担当起肩负的崇高使命,更好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意义重大。

一、二十五年来审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十多年间,我国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关,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主要是由财政、银行、税务等部门结合自身的业务管理进行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了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确定了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一方面需要给经济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又需要有效的监督,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健康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强财政经济管理,建立健全经济监督机制,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为此,1982年新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在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19839月审计署正式成立,两年间全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普遍建立了审计机关。       1983年《国务院批转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和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为贯彻落实宪法规定、规范审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法规依据。审计机关一面组建机构,创造工作条件;一面围绕国务院当时部署的增收节支、平衡财政收支等经济工作重点,积极开展试审,摸索经验。审计监督在严肃财经法纪,纠正不正之风,促进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纠正账目差错、加强基础工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所有这些,给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也为审计事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1988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将宪法关于审计监督的原则规定进一步具体化,审计工作初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国务院要求审计机关要逐步作到以经常性的审计监督代替一年一度的财务大检查要有重点地开展审计工作,主要应作好公有制经济和各级财政、金融的审计工作要在高层次的宏观管理监督上发挥作用。为此,审计机关围绕国家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重大部署,有计划地开展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专项审计调查,逐步推行经常性的审计制度。审计领域由企业向政府部门、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基建投资、农业资金和利用外资等方面拓展;审计内容以真实合法性为主,同时尝试向管理和效益方面延伸;强调以微观审计为基础,从宏观着眼,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审计监督在严肃财经法纪,促进治理整顿,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面对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审计工作在总结以往经验、逐步走向规范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1997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对我国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职责和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国家审计基本制度作了全面规定,审计工作初步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2006年又对审计法作了重要修订。审计机关以全面贯彻落实审计法为契机,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为核心,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打假治乱为重点,加大了对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和绩效审计;不断深化和完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和企业审计,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构建了“31”的审计业务格局;着力加强人、法、技建设,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审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审计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审计监督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制约,推动民主法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充分表明中国审计是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产物,是推进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工具。

    经过二十五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为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管理体制方面,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管理体制以及由审计署、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构成的审计组织体系,在审计署系统形成了由署机关、派出局和特派办组成的一个核心,两个拳头的工作架构,基本建成了全面覆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审计监督网络。在法律规范方面,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核心内容、以审计准则为基础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逐步探索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和政务公开制度,制定了涵盖综合管理、业务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机关管理制度。在审计队伍和作风建设方面,树立了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勇于奉献、廉洁自律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造就了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8万多人的干部队伍。同时,审计理论研究、审计技术方法、审计宣传、国际审计交流等工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审计机关还积极推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不断发展,取得明显效果。中国审计的国际影响日益增强,中国审计署目前是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亚洲审计组织及其环境审计委员会主席、世界审计组织理事,在国际审计主流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十五年来,我们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推动了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全国共审计380多万个(次)单位,直接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300多亿元。同时,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宏观调控,推进依法治国,促进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始终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第一位的任务,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审计机关成立初期,先是与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相结合,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进行审计。1994年的审计法确立了同级审上审下相结合的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制度,实行了向政府作审计结果报告、向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的两个报告制度,使预算执行审计嵌入了国家财政管理机制,成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审计机关不断深化对政府财政管理情况的审计,重点加大了对有资金分配权部门的经常性审计和补助地方支出的审计力度。审计机关提出的关于推进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等方面的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确保社保资金安全等建议,被政府采纳后取得很好效果。

    二是着力监督检查党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促进政令畅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审计机关始终把监督检查党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高度关注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结果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实现,促进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仅2003年以来,审计署就组织了对40多项专项资金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涉及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救灾扶贫、环境保护等众多方面,使这些资金更好地用于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今年汶川地震后,审计署及时组织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进行全方位跟踪审计,促进了这些资金物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安全完整、公平公正、合规有效、规范有序和公开透明,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社会反响非常好。

    三是着力监督检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国有资产运营情况,推动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二十五年来,审计机关始终把监督检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为重要任务。在对政府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重点关注预算收支的真实性,揭露和查处虚报冒领预算资金、套取挪用财政资金、虚列财政支出等问题;在对国有金融机构的审计中,重点关注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尤其是不良资产状况,揭露和查处弄虚作假、违规经营和内外勾结实施金融诈骗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金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在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中,重点关注国有资产经营和收益的真实性,揭露和查处弄虚作假、盈亏不实、资产管理混乱等行为,还原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2000年,组织了对1000多户国有企业的审计,发现有相当多的企业会计报表不能真实或完全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揭露和查处这些问题,有效地维护了会计秩序,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四是着力监督检查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的绩效状况,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2007年,各级审计机关就开展了3.7万多个绩效审计项目,约占审计项目总数的四分之一,涉及绩效审计的工作量占全部审计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在推进绩效审计中,审计机关始终坚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和借鉴各国有益经验的思路,既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效率和效果,揭示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公务消费等活动中的损失浪费问题,又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03年以来,通过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共核减工程概算和结算额1000多亿元。

    五是着力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动责任追究制和问责机制的建立。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探索建立了在国际上尚无先例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初期主要进行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承包经营审计,后来发展到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1999年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党政领导干部24万多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2万多人。目前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逐步规范,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开,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正在继续试点。经济责任审计为监督和考核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有效履行职责。

    六是着力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维护财经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对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为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全国审计机关向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的经济犯罪案件线索有1万多件,其中包括一些大案要案。这些案件的查处和公开曝光,既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更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审计人员及其家属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审计署党组,向为中国审计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向为审计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于明涛、吕培俭、郭振乾、李金华等署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全国审计机关的老领导、老同志,向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奋战在审计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向关心和支持审计工作的社会各界,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们为审计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远载入中国审计史册!

    二、二十五年来审计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二十五年来,广大审计人员在开创中国特色审计之路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并结合实践的发展充分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在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实践不断深入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审计工作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就必须深刻领会、切实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作为判别和评价审计事项的最高尺度,作为实事求是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根本原则,努力实现审计工作的与时俱进。

    实践证明,正是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审计思路和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切实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必须始终坚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审计工作。自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及其他重要会议对加强审计、强化经济监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二十五年来,国务院领导同志几乎每年都要听取审计署的工作汇报并作重要指示。地方各级政府把审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审计监督作为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信任审计机关,交办任务,支持依法审计、如实揭露、严肃处理,督促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保证了审计工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审计机关始终紧紧围绕每个时期党和政府工作中心,突出审计重点,深化审计内容,取得明显成效。审计机关刚成立,就积极参与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的活动;围绕双增双节,开展了对盈亏大户企业的审计;围绕治理整顿,开展了清理固定投资在建项目、清理整顿公司和控制消费基金增长等审计;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多次组织对涉及三农、土地、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救灾扶贫、环境保护等资金的审计,并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资金实施了连续审计;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惩治腐败,在会计领域打假治乱,不断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

    实践证明,没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审计工作就寸步难行。只有坚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觉地把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开展审计监督,审计工作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才能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

    (三)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审计之路。

    二十五年来,审计机关始终坚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审计工作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明确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到提出审计是国家的经济卫士,再到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从以真实性、合法性为目标,到实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再到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社会效益和保护生态效益;从企业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到财政同级审、社会保障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再到开展环境资源审计、联合国审计;从最初以核对账目为主要方式的审计,到运用经济活动分析、内部控制测评、审计抽样等现代技术,再到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到对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从审计结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到项目结束后向社会公告,再到审计情况的阶段性公告。这些实践和探索,促进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审计监督网络体系和审计工作持续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的良好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审计之路。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总结,实践检验,勇于开拓进取,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

    (四)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充分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

    二十五年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审计工作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我们确立了各个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组建初期,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边组建、边工作的方针,使审计机关很快进入角色,逐步开展工作;组建任务基本完成之后,确定了抓重点、打基础积极发展、逐步提高的方针,不断拓宽审计领域,促使审计监督成为一项经常性制度;党的十四大以后,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了加强改进、发展提高的方针,不断加强审计法制和规范化建设;近些年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总结十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

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打假治乱为重点,加大了对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的查处力度,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加到位。

    实践证明,这些指导方针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是二十五年来广大审计人员适应中国的现实情况,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我们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法理精神。它要求审计人员要以宪法有关规定为最高依据,按照法律的授权,法定的程序、权力、义务、职责、依据、标准和手段,依法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履行法定责任。

    “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是有效开展审计监督的战略定位,是审计工作不断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选择。审计工作只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站在更高层面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堵塞漏洞、加强管理、促进改革的建议,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肯定,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认可。

    “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方略,也是应对审计风险的一种有效策略和方法。它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能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分出轻重缓急,找准对全局、对未来有根本性影响、有重大危害的突破口,牢牢抓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民主法治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整合审计力量,找准火源和引发火源的关键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和切断火源的建议,有效地发挥好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求真务实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求真务实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基础上,扎实务实、真抓实干,以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处理问题,进而促进制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完善,确保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各项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其核心是抓好落实、服务发展和促进发展。

    (五)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各项基础建设,为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审,不断探索和提高审计技术水平,推动以人、法、技建设为核心的各项基础建设,是审计机关二十五年来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

    以人为本,就是着眼于增强审计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狠抓审计队伍建设。各级审计机关一方面坚持以班子队伍建设为重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审计业务培训,加大公开选拔、交流轮岗、竞争上岗的力度,推进实战能力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大力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坚持和完善以八不准为核心的审计纪律和审计机关一把手离任审计制度,实行了审前承诺制、审后回访制和廉政考核一票否决制等各项廉政制度。最近两年,组织开展了全系统的财务审计,主动要求有关部门对审计署进行了财务检查,改进了工作,规范了管理。

    依法治审,就是着眼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大力加强审计法制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审计法制工作不断加强,审计立法不断完善,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初步统计,1994年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审计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有6个,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审计法规有30多个,审计署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审计规章、规范性文件有近200个。广大审计人员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把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严格规范审计程序,严格控制审计质量,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发挥了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二十五年来,审计机关在改进和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性得到了增强,全局性、宏观性、建设性和效益性意识明显提高,审计视野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拓展;在探索从账户入手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上审下同级审相结合、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相结合等符合我国实际的审计技术方法的同时,不断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大力推进以金审工程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努力促进审计工作从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转变。所有这些,为审计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与方法支持。

    同志们,审计工作二十五年来的发展,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试点探索、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的发展!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少为人知到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探索的经验,以及这些经验中所渗透的智慧,为开创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弥足珍贵!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回顾二十五年的光辉历史,我们深深感到,今后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明确我们新的奋斗目标。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来看,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资源环境改变期、社会矛盾凸现期和各项改革攻坚期,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任务还很艰巨,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审计发展还有很大差距。总结过去,谋划未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努力推动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更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审计是依法实行行政监督,建设廉洁政府、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的指示精神,审计署在深入分析审计工作形势、任务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初步实现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从更高层次上理解和把握审计的本质。

    按中央的统一部署,审计署今年下半年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审计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这一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灵魂和指南,去认识和探寻审计工作规律,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增强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力。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看,审计机关通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及时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障碍和矛盾,查处重大问题,预防和抵御其风险,有利于推动宏观调控措施和国家各项政策有效实施,由此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看,审计机关通过对政府部门和政府活动的监督检查,对其责任履行情况作出评价,揭示各种问题,查处各种弊端,提出建设性意见,由此来促进政府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看,审计监督的权力是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所赋予的,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也是审计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国家审计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从保障经济社会安全高效运行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推动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不断探索和拓展审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

    创新永无止境。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拓展审计工作的新领域、新路子,才能推动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要继续坚持二十字审计工作方针,立足建设性、坚持批判性,立足服务、坚持监督,立足全局、坚持微观查处和揭露,立足主动性、坚持适应性,立足开放性、坚持独立性,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是要强化五种意识,将其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坚持用政治眼光思考和处理问题,高度关注宏观调控措施、重大方针政策的执行结果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促进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促进政令畅通;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注重揭示违法违规问题所反映出的体制性障碍、政策和制度缺陷、管理漏洞,促进深化改革、健全法治、维护民生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增强发展意识,把促进、服务、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作为首要职责,保障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敢于讲真话、报实情、出实招,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坚持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探索建立特定审计事项阶段性审计情况公告和重大案件查处结果公告制度,逐步推动法规制度完善和政务公开,促进责任追究制和问责机制的建立,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二是要做到六个高度自觉,使审计工作更加自觉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审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大局,高度自觉地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依法治国、民主法治建设;在高度自觉地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切实推进提高政府效能和财政绩效水平;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改革深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高度自觉地通过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高度自觉地推进整改,规范管理,有效地推动问责机制的建立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健全落实。只有这样,

才能准确把握审计定位,更加自觉有效地服务于大局,才能切实发挥好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三是要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要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审计思路,全面提升层次和水平;金融审计工作,要以维护安全、防范风险、促进发展为目标,服务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完善金融监管,推动建立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国有企业审计工作,要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质量、责任、绩效,按照把握总体、揭露隐患、服务发展的审计思路,监督国有资产安全,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绩效管理为目标,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为评价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环境审计工作,要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维护资源环境安全,促进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推动加强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涉外审计工作,要以促进积极合理有效利用资金、防范涉外投资风险、维护涉外经济安全、履行国际责任为目标,着力整合涉外审计资源,拓宽涉外审计领域,提高涉外审计质量。

    四是要创新方式,逐步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方法和管理方式。坚持多种审计类型的有效结合,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各种需求,提高审计的效果和影响力;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探索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模式;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努力创新审计管理,积极探索审计项目招投标和合同制管理方式,着力构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项目审理既相分离又相制约的审计业务管理体系,建立审计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系统内的协调配合,提高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

    (三)着力加强五项基础建设,夯实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要使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筑牢自身基础,最根本的,一是大力推进审计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为核心,强化审计骨干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审计领军人才和国际型审计人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任何一个领导他能引以自豪的不是一堆硬件,而是一支队伍。二是大力推进法治化建设,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做好审计法实施条例、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的制订、修订工作,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探索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审计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以数字化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四是大力推进理论建设,进一步强化审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为审计实践服务。五是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加强审计文化研究,弘扬审计精神,树立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同志们!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着新的发展。回首栉风沐雨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展望未来的伟大征程,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改革创新,拼搏奋斗,提高主动性,发挥建设性,坚持开放性,增强科学性,努力推进审计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巩固中提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