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河南省审计厅发布200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08-12-30 浏览次数:

 

 二○○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告
                           2008年第3号(总第017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河南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河南省审计厅对2007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

    一、200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基本情况和审计评价

    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宏观调控、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和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开展工作。主要审计了省财政厅、发改委、地税局组织管理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和省教育厅等15个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对全省科技项目经费等8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或审计调查;对6个省属煤业集团公司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调查;对许平南高速公路等3个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进行了审计;对部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

    (一)2007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预算执行情况:2007年,省人大批准的一般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64.4亿元,实际完成75.5亿元,为预算的117.2%,比上年增收18亿元。省人大批准的一般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203亿元,年中调整为353.4亿元,实际完成323.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1.4%。
    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07年,省人大批准的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60.7亿元,实际完成73亿元,为预算的120.3%,比上年增收18.6亿元。省人大批准的基金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60.7亿元,年中调整为40.8亿元,实际完成17.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43.9%。
    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预算外财政专户上年结余9亿元,本年收入125.3亿元,支出121.6亿元,结余12.7亿元。

    (二)对2007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评价

    2007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省本级财政收支规模创历史新高,重点支出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总体实现了收支平衡,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1.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了财政收支规模的较大增长。200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058亿元,较上年增长14.4%,为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0.5%,增幅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0.6%,增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收支增幅均为近五年来最高。
    2.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我省区域协调发展。2007年,省对市、县(市、区)财力性一般转移支付441.3亿元,较上年增长32.2%,促进了市县经济的发展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的增强。
    3.“三农”投入持续增长,推进了我省新农村建设。省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着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全年发放粮食直补等14项惠农补贴54.7亿元;支持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资金2.6亿元;奖励90个产粮大县12.7亿元;补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8.9亿元,解决了28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4.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优化了支出结构。省财政继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使财政支出进一步向社保、教育、卫生等民生方面倾斜。2007年,省财政筹措用于“十大实事”的支出207亿元,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有关部门、单位在做好200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的同时,对上一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已认真整改,根据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审计建议,建章立制,加强了管理。省政府已将去年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题报告。

    二、2007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一)省级预算组织管理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1.省财政厅组织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审计认为:2007年,省财政厅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优化收入结构,强化支出管理,细化部门预算,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成了财政各项目标任务,在组织省级预算执行过程中较好地履行了职责。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一是年初部分预算未细化到具体单位或项目。省财政厅在编制2007年预算时,预留资金1.7亿元。其中: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47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250万元,农业公益事业资金6000万元。在预算执行中进行追加,形成二次分配。二是专项资金没有及时安排使用,未发挥应有的效益。其中:2007年下达到各省辖市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3.97亿元,由于没有及时下达项目实施方案,至2008年4月尚未安排使用;2007年下达到各省辖市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金1.02亿元,至2008年4月,除郑州市部分资金已经安排使用外,其他市的资金均滞留在市财政或卫生部门;2007年11至12月由省财政预算转入省财政专户的地质勘查基金6.6亿元,由于没有建立起协调机制,截至2008年4月,仍未安排使用。三是2007年底省级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余额为5.06亿元,其中部分已完结的采购项目没有及时进行清理。四是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延伸审计中,查出原阳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项目部自立名目套取建设项目资金111.37万元和冒领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等严重违纪问题。省审计厅已依法移送有关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查处。

    2.税收征管审计情况。审计结果表明:2007年,全省地税部门共组织完成各项收入507.36亿元,同比增长32%。18个省辖市全部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幅,其中收入增幅超过30%的就有11个,为保障全省财政收支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一是113户企业应在2007年征缴的税(费)1.19亿元延期至2008年征缴入库。其中:企业所得税7293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706万元,资源税656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758万元,教育费附加527万元。二是舞阳新宽厚钢板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实现的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和地税两个部门同时征收,造成多征企业所得税4541万元。

    3.省发改委组织分配政府投资审计情况。审计表明:2007年,省发改委下达政府性投资计划95.92亿元。其中: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7.8亿元,省交通建设专项资金20.27亿元,中央资金67.85亿元。主要投向了农业、水利、教育、卫生、交通、能源等重要部门的建设,投资结构比较合理,项目安排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一是变更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对有些项目的主管单位或项目单位筹资能力缺乏充分了解,投资计划下达后,资金无法全部落实,不得不变更资金来源渠道。如,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投资计划中,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公共实验楼等15个项目,将2006年计划中已安排过的由单位自筹或市县配套资金8394.2万元,改为由2007年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安排。二是一些项目没有按计划实施。其中:2007年投资计划安排省直机关综合办公楼项目4000万元由于建设标准变化,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796万元由于选址变化,省老干部活动中心项目1951.7万元由于设计方案变化,当年均未开工建设,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4.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审计结果表明:省教育厅等15个省级预算执行部门全部实行了部门预算,预算编制基本规范和透明,支出预算不断细化,预算批复及时完整,内控制度逐步完善,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审计查出违规违纪金额4.28亿元,主要发生在二、三级预算单位。其中: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等24个单位将专项资金用于弥补公用经费不足等1026.1万元;省经贸工程技术学校等5个单位未纳入财务统一管理资金4058.7万元;省价格认证中心等3个单位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截留坐支财政专户款158.9万元;省直机关房屋开发公司等20个单位漏缴欠缴各种税费504.4万元;省职业技术学院和省化工技校会计报表少反映净资产3.53亿元。

    (二)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

    1.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调查情况。2007年,中央财政对我省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053.2亿元,占全省财力总收入的53%。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对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缓解地方财政困难、保证社会安定和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调查发现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市、县(市、区)没有认真测算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数额,未按规定将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足额纳入预算,脱离了人大监督。二是由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下达较晚,以及有的项目当年没有开展等原因,造成转移支付资金15亿元不能及时安排使用,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如,2007年,我省一些市、县(市、区)由于没有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实施廉租住房制度,造成中央下达的廉租住房补贴资金未能安排使用。三是由于部分市、县(市、区)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如,卢氏县2007年财政应配套转移支付资金4625万元,占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32.8%,由于超出了县级财力承受的范围,实际仅配套1123万元。四是挤占挪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868万元。

    2.科技项目经费审计调查情况。2005至2007年,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科技项目经费17.14亿元,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4208项。审计调查表明:各级政府重视科技资金的投入,项目承担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能够较好地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科研经费管理比较规范。审计调查发现项目资金分配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项目设置分散,项目资金规模较小,影响资金效益的发挥。如,2007年省科技厅立项的重点攻关项目351项,项目平均资金10.7万元。二是科技部门执行科技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的比例偏低。2005至2007年,省科技三项费用支持的项目为4818项,在新闻媒体上公告2480项,公告项目占总数的52%。三是挤占挪用科技项目经费1580万元。主要用于科技部门和项目单位办公经费、招待费以及发放职工福利等。此外,调查还发现个别承担科研项目的单位经营效益差,甚至关门停业,科技项目难以结题,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

    3.土地出让金审计情况。对新乡、许昌两市2005至2006年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同时在对周口、南阳、安阳三市政府2006年度决算审计中,对土地出让金进行了重点审计。审计查出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以招商引资等名义违规减免土地出让金1.96亿元;二是未及时征收土地出让金2.2亿元;三是少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1.35亿元;四是土地出让金违规用于企事业单位的改建和扩建等1.2亿元。

    4.救灾资金审计情况。
    (1)2007年度救灾资金审计情况。对焦作、鹤壁等10个省辖市和固始、项城2个扩权县(市)2007年度救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所审的市、县(市、区)救灾资金收入为3.89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27亿元,社会捐赠6189万元。支出3.77亿元。审计表明:救灾资金的管理、拨付和使用基本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绝大部分资金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下拨和按规定范围使用。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一是地方少配套倒房重建资金3058.4万元;二是挤占倒房重建救灾款用于敬老院修缮、贫困家庭临时生活救济及节日慰问等1546万元。
    (2)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专项救灾资金审计情况。对信阳、驻马店等8个省辖市和固始、项城2个扩权县(市)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专项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分配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所审的市、县(市、区)雨雪冰冻专项救灾资金收入1667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557万元,社会捐赠110万元。支出1619.1万元。审计表明:各级民政部门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救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将资金主要用于了雪灾应急、灾民生活补助、倒房重建等受灾群众所急需的地方,做到了救灾资金专款专用,使受灾群众得到了及时救助。审计未发现挤占挪用雨雪冰冻专项救灾资金等违规违纪问题。
    (3)2008年抗震救灾资金审计情况。截至7月18日12时,全省救灾资金收入为14.5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1亿元,社会捐赠11.4亿元。已拨付灾区3.4亿元,物资储备调运等支出2146万元,资金结存10.9亿元。已折价捐赠物资1.6亿元,已拨付灾区1.2亿元,结存4000万元。除安阳县工商业联合会主要负责人擅自将27.11万元捐赠资金用于购买救灾物资,其中涉嫌以权谋私的问题外,未发现其他截留挪用救灾款物等违规违纪问题。省政府要求省审计厅继续做好抗震救灾资金的跟踪审计工作,并及时报送审计结果。

    5.涉农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调查情况。审计调查表明:截至2007年底,我省开展新农合工作的县(市、区)达到143个,参合农民达到6101.8万人。新农合制度的实施,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审计调查也发现,个别已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尚未成立新农合经办机构,有的县(市、区)虽有经办机构,但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影响了新农合工作的正常开展。
    (2)沼气项目建设资金审计情况。审计表明:2006至2007年,偃师等78个县(市、区)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财政计划投资2.19亿元。截至2007年底,到位资金2.05亿元。2006年沼气计划任务已完成并投入使用,2007年项目正在积极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实施后,在解决农民群众生活需要、改善卫生条件、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没有查出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等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但是也发现,一些乡镇沼气服务站建设滞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项目的正常运行。

    (三)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

    1.六大煤矿集团棚户区改造项目审计调查情况。对郑州、平顶山等6个省属煤业集团公司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调查。截至2008年2月底,规划棚改项目总建筑面积616.96万平方米,棚改专项资金到位20.63亿元,全部棚改项目完工后,可安置7.8万棚户区住户。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棚改房产权界定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省属煤炭企业棚改项目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方共同出资,产权归属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部分棚改项目至审计时尚未开工。截至2008年2月底,六大煤业集团除永煤外均有部分棚改项目尚未开工建设,未开工面积134.9万平方米,主要原因是拆迁安置问题未能很好解决。三是市级财政资金没有完全到位。截至2008年2月底,省属煤炭企业棚改项目专项资金中,省财政补贴资金到位5.2亿元,按规定市财政补贴资金应到位2.6亿元,实际到位2.28亿元,少到位3200万元。四是在棚改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手续不全,招投标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

    2. 三个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情况。对许平南高速公路、少洛高速公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个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进行了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一是项目计划内投资不能如数到位。三个项目计划内投资59亿元,未到位资金6亿元。其中未到位资本金3.21亿元,占应到位资本金的15.89%。二是在多家中介机构审核的基础上,又查出多计量工程价款1695万元。主要表现在工程量计量不实、变更单价制定不合理、未严格执行合同等。三是一些项目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不尽规范。个别项目未按法律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一些项目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建设期间变更较多,部分项目在完成招投标并签订合同后业主提高建设标准等。
    2007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省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开展审计监督。通过审计,增加财政收入11.98亿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1.62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3.38亿元,向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和有关单位移送经济案件线索102起。
    三、2007年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和整改落实情况

    (一)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情况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省审计厅已征求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并依法进行了处理。对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已下发审计决定书27份,省政府要求有关单位限期予以纠正。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和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线索,省审计厅已依法向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和有关单位出具移送处理书20份,移送事项39项。其中:移送省纪检委4项,省直主管部门10项,市、县(市、区)纪检监察部门22项。对制度不完善以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省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另外,2007年以来,省审计厅还及时报送专题审计工作信息87期,被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采用46篇。对审计中发现的重要情况上报省委、省政府信息专报和审计要情5期。

    (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省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审计结果上报后,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省审计厅的汇报。 郭庚茂代省长明确要求:要运用好审计成果,凡是审计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有关单位必须认真整改,审计部门要跟踪到底,善始善终。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严肃财经纪律,加快财政预算和财务管理的各项改革,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和单位财务的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内部监督,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筑起一道防腐倡廉的坚实防线。
    省审计厅将这次审计工作的整体情况,向被审计单位进行了通报,并就下一步的整改落实工作做出了具体布置。有关被审计单位重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有的在审计期间即进行了整改。其中:义马市政府在审计调查结束前,将违规收取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3100万元全部退回;有关地税部门在审计结束前,将未及时征缴的税费1.19亿元,足额征收入库。
    对省审计厅下达的27份审计决定,有关部门和单位都已经或正在积极整改。已到执行期的7个审计项目,已经整改完毕。追回挤占挪用资金363.4万元,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的账外资金710万元,补缴各种税费183.7万元,核减国家投资1695万元。仍在执行期的20个审计项目,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审计决定的要求,正在进行认真整改。
    对省审计厅已经上报的专项审计报告,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做了批示。省供销社审计专报上报后,省委书记徐光春做出了重要批示。部分国有企业审计情况上报后,原省长李成玉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审计中提出的问题,分项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到位。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等专项资金审计情况上报后,常务副省长李克、原副省长刘新民和副省长张大卫分别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单位认真整改,加强管理。
    对省审计厅移送的案件线索,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和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查处。已经移送的39起案件线索中,31起已经查处完毕,32人分别受到了开除党籍、撤职等党纪政纪处分。其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对省审计厅提出的审计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采纳,建章立制,加强管理。针对省审计厅提出的省级预算编制不细化等问题,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规范财政管理严肃财政工作纪律的规定》,要求在编制省级部门支出预算时,对基本支出预算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定员定额标准予以核定;对项目支出预算应当按规定区别轻重缓急分类排序,编列到具体项目和具体单位。
    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省政府已责成省审计厅和相关单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继续狠抓落实。全面整改情况将另行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针对这次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内容全面、完整,项目确定、明细,定额科学、公平,程序规范、透明”的原则细化财政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自觉增强预算约束力,规范预算执行工作。
    第二,加强对二、三级预算单位的管理和监督。加快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将所有预算单位纳入改革范围,从源头上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管理与监督;主管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所属单位的监管;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第三,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到分配科学合理,监管到位,保证各项资金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能够落实到位、发挥效益。
    第四,提高对财政支持项目的管理水平。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我省“十一五”规划目标,建立和完善滚动项目库;完善项目申报和审批机制,增强立项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财政支持项目绩效评估制度,保证项目投入切实发挥效益。